地址
桃園市大溪區復興路155號
營業時間
週一~週五9:00~19:00
NT$1,100
適用範圍: 低溫大果油適合於日常各種烹飪需求,特別適用於涼拌、低溫烹調以及生飲。其淡雅的茶香和豐富的營養成分,無論是在中式或西式料理中,都能發揮出獨特的美味與健康價值。
使用建議:
生飲:建議每天早晨空腹飲用一小匙低溫大果油,有助於腸胃健康,並為您提供全天的健康能量。
涼拌:將低溫大果油淋在沙拉或冷盤上,能增添一道清新的茶香與天然的風味。
低溫烹調:適合用於低溫炒菜、燉煮等,保留食材的原始風味,同時增加營養價值。
保存方式: 請存放於陰涼乾燥處,避免陽光直射。開封後建議冷藏保存,以保持油品的最佳品質與風味。
初榨苦茶油是目前自然界中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豐富之食用油,除非是再精緻過的油品(加入其他抗氧化物質、穩定劑),否則苦茶油的發煙點也是自然界中最高的,這代表苦茶油耐高溫加熱。近代的醫學研究顯示: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,對人體健康有正面的幫助。根據研究顯示,苦茶油所含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主要由油酸(Oleic Acid)、亞油酸(Linoleic Acid)組成,加熱時不易產生油煙,具相當的穩定,比起來自地中海的橄欖油更不容易起油煙,更符合中華料理常用大火熱鍋的烹調方式。
根據古書記載,無論當時的稱呼(山茶油、茶籽油、茶油、野茶油…)為何,苦茶油距今至少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。因為苦茶油來自稀有的資源:茶樹種籽,以及對於人體具有健康的功效,所以一直以來都是皇室指定的貢品,在明清時期更為盛行,達到了巔峰。在當時,只有皇族國戚、達官顯貴才能一嚐苦茶油的滋味,獲取苦茶油對人體的妙處。以自然資源的地理分布角度來看,野生的油茶樹在全世界多半分布在中國大陸、中南半島山區,台灣的茶油樹多半為日後引進種植的品種,所以說起源於東方的苦茶油,就代表著世界級的苦茶油只產於此,不但是大自然的瑰寶,台灣農民研究的苦茶油種植和加工技術,更是把苦茶油從以往鄉野流傳的珍寶,轉化成隨時可以食用的普及食物。
中國生產油茶歷史悠久,野生油茶樹原產於亞洲大陸東岸,早在西元前100多年漢武帝時,就被農民用來榨取食用,而後野生茶油傳入宮廷立即聲名大噪。但要到南宋年間,中國漢人才開始大規膜栽種油茶樹,以取得質量穩定的苦茶油來源。。
苦茶油俗稱茶籽油,日本人稱為茶花油,與橄欖油並稱世界兩大木本食用油,故有“東方橄欖油”之稱。據《綱目拾遺》記載:“茶油可潤腸、清胃、解毒、殺菌……”;《農息居飲食譜》則記載:”茶油可潤躁、清熱、息風和利頭目……,烹調肴饌,日用皆宜,蒸熟食之,澤發生光、諸油惟此最為輕清,故諸病不忌……”《農政全書》記載:“茶油可療痔瘡、退濕熱……”。諸多古代醫典早已證實苦茶油對養生的價值,現代醫學更是證實苦茶油的成份和物理特性堪稱是最完美的食用油、真正的“油中珍品”。
根據研究顯示,苦茶油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,主要是由油酸、亞油酸所組成, 不僅對降低血中膽固醇、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很大的功效。另苦茶油含有豐富的山茶甘素,可潤肺、清肝解毒、整腸健胃等營養價值高,為一健康之高級食用油。